在線翻譯

原文
翻譯
還可輸入500
翻譯結果
"圖題〈全漕運道圖〉於全圖摺封上,圖題下落款「光緒甲申(十年,188"的中文翻譯
繁體中文
圖題〈全漕運道圖〉於全圖摺封上,圖題下落款「光緒甲申(十年,1884)仲春 段必魁謹繪」;段必魁清史無傳,生年不詳,僅知光緒十五年(1889)任襄陽衛守備,二十二年(1896)病故;為生前最後職務(參: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139154 附件)。全圖自右向左展開,方位北在圖右、南在圖左。圖中運河從北京到杭州西湖附近及黃河、長江與運河交會河段的相關地區、瓜州運口以西至洞庭湖長江段。其間對於京杭大運河所經之處的描述較為完整,另描述長江沿岸的景致;全圖祇標示地名,而無其他文字的說明。圖中以山水畫法描繪大運河沿線的地理景觀、堤垻、閘橋、城鎮、村莊、寺廟建築;山形的呈現細膩,各具形象;州、縣城亦以不同形狀表示;山東省黃河、運河與清河交匯之處的閘垻運道描繪尤為細膩。但全圖以摺裝、長幅的形式表現,因此圖面上的地理位置與實際狀況,無法精確。繪製的目的或為表現漕運的水運道路,故運河閘口注記特別清楚。在黃、運、洪澤湖交匯之處的河道工程,描繪詳細;長江河道中特殊的沙洲地形,在圖上亦清楚注記。
咸豐五年(1855),銅瓦廂河決,黃河回到山東出海;據《山東通志》載:「是年河河南銅瓦廂,衝山東運堤,由張秋東至安山,運河阻滯;值軍務未平,改由海運。於是河運廢弛十餘有年」(引自:《再續行水金鑑》〈運河二十九〉)。自此運河中穿張秋。直至光緒七年(1881)山東巡撫周恆祺(1824–1894,字子維)奏請「八里廟黃運口門,因上游水勢來源微弱,擬將運口改在陶城埠」(參:《再續行水金鑑》卷一○八〈河水〉); 圖中運河仍行八里廟,陶城埠未標示。判斷本圖係以光緒七年以前的漕運資料繪製。
中文
图题〈全漕运道图〉于全图折封上,图题下落款「光绪甲申(十年,1884)仲春段必魁谨绘」;段必魁清史无传,生年不详,仅知光绪十五年(1889)任襄阳卫守备,二十二年(1896)病故;为生前最后职务(参: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处档:139154附件)。全图自右向左展开,方位北在图右、南在图左。图中运河从北京到杭州西湖附近及黄河、长江与运河交会河段的相关地区、瓜州运口以西至洞庭湖长江段。其间对于京杭大运河所经之处的描述较为完整,另描述长江沿岸的景致;全图祇标示地名,而无其他文字的说明。图中以山水画法描绘大运河沿线的地理景观、堤坝、闸桥、城镇、村庄、寺庙建筑;山形的呈现细腻,各具形象;州、县城亦以不同形状表示;山东省黄河、运河与清河交汇之处的闸坝运道描绘尤为细腻。但全图以折装、长幅的形式表现,因此图面上的地理位置与实际状况,无法精确。绘制的目的或为表现漕运的水运道路,故运河闸口注记特别清楚。在黄、运、洪泽湖交汇之处的河道工程,描绘详细;长江河道中特殊的沙洲地形,在图上亦清楚注记。
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河决,黄河回到山东出海;据《山东通志》载:「是年河河南铜瓦厢,冲山东运堤,由张秋东至安山,运河阻滞;值军务未平,改由海运。于是河运废弛十余有年」(引自:《再续行水金鉴》〈运河二十九〉)。自此运河中穿张秋。直至光绪七年(1881)山东巡抚周恒祺(1824–1894,字子维)奏请「八里庙黄运口门,因上游水势来源微弱,拟将运口改在陶城端口」(参:《再续行水金鉴》卷一○八〈河水〉);图中运河仍行八里庙,陶城端口未标示。判断本图系以光绪七年以前的漕运数据绘制。
相關翻譯
二十六國語言互譯
二十六國語言翻譯 . 全部查詢
在線翻譯支持

英語中文繁體中文日語韓語法語西班牙語泰語阿拉伯語俄語葡萄牙語德語意大利語希臘語荷蘭語波蘭語保加利亞語愛沙尼亞語丹麥語芬蘭語捷克語羅馬尼亞語斯洛文尼亞語瑞典語匈牙利語越南語, 等語言的翻譯。